Search

好,大爆釣過後,要正經一點的來討論限用吸管這件事情了

先講結論
  • Share this:

好,大爆釣過後,要正經一點的來討論限用吸管這件事情了

先講結論

「你要拿我的權利去換環保,就得要確保真的有換回來,而不是讓我們白白的被限制」

像是「強制戴安全帽」就降低了死亡率,這是合理的限制

--

在我們的右派主張,「政府禁止某件事情」,是需要有足夠的正當性才能做的事情

如果缺少足夠的正當性,卻沒有人站出來質疑的話,那政府就可以隨心所欲禁止一切你在意、不在意的事情

--

而檢驗正當性,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

1. 動機
2. 手段
3. 成果

底下會開始有點燒腦,請把閱讀步調降低一點

--

1. 從動機面來說

「減少使用塑膠」是合理的動機
但是「有海龜被吸管插鼻孔」是不合理的

前者是一個進步價值,代表了「人類願意為了環境,而犧牲現有的生活品質」

後者是利用某個微小的事件來製造propaganda,刻意激起人類的同情心,而試圖迴避理性討論的統治者技巧

如果今天的故事是「有人被菜刀殺死了,我們要禁止販賣菜刀」,應該大多數人就能看出這個技巧的不對勁

--

2. 從手段面來說

「禁止塑膠吸管」是一個效益很小,而且替代品都有顯著缺點的手段

如果今天的手段是「禁止一次性塑膠杯」的話,那就是效益很明顯,而且替代品的成本、可用行都比較高的手段,那我們可能就不會反對

例如說你的目標是「發大財」,但是手段是賣產值很低的水果,而忽略產值很高的工業的話,這就是明顯不合理的手段

--

3. 從成果面來說

之前郝龍斌環保署長期間推動的限用塑膠袋政策,很諷刺的是,生產出來的塑膠袋不減反增,所以很快的就變成名存實亡的政策,沒有取消但是無法取締

目前限用吸管的政策還沒有明顯的結果,但是我們相信不管是多次性(不鏽鋼、矽膠)或是一次性(PLA吸管、紙、生質材料),都比現行的PP吸管更浪費資源、更不環保

如果你設計了一個政策要減低犯罪,實際上卻導致犯罪增加,這就是不合理的政策

--

從以上討論脈絡之後,我們會得出「這個政策不合理」的結論

不過每個人對每個價值有不同的看法,例如說有人根本覺得「政府可以擅自限制人民的權利」,那上述論點對他就毫無意義

又或者是有人認為「人類沒有資格傷害地球上的其他物種」,雖然我們不知道這種人怎麼生存,但是我們知道上述論點也對他毫無意義

--

我去買咖啡的時候會自備杯子、不用吸管直接喝,所以這個政策老實說對我影響不大

討論公共政策的時候,「我不會用到」並不能構成「政府可以禁止」的合理性

反之亦然,「我不能接受」也不能構成「政府不能禁止」的合理性

所以前面那些針對敏感性牙齒的攻擊,是打在我們紮的稻草人身上,那是沒有意義的人身攻擊,對討論沒有幫助

--

從概念上來說,這個政策跟「18歲以下禁止使用3C超過30分鐘」很類似,是立意良善的擾民

我不會受到影響

但是我反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原則上大部分的文章都歡迎分享、歡迎盜文、歡迎改編、歡迎製圖 不過有改編版本的話,最好可以通知我們一聲,不強制啦 第二屆 委員會主席 留
View all posts